飲用水凈化領域,活性炭投加主要用于解決異味、消毒副產物及微量有機物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與口感。在水廠常規(guī)處理工藝(混凝 - 沉淀 - 過濾 - 消毒)基礎上,投加食品級木質活性炭可針對性去除藻類代謝產物(如土臭素、2 - 甲基異莰醇)—— 當原水異味閾值超過 20TCU 時,投加 5-8mg/L 活性炭即可將異味閾值降至 5TCU 以下,滿足飲用水口感要求。同時,活性炭可吸附氯消毒副產物前體物(如三鹵甲烷前體物),使消毒后三鹵甲烷濃度控制在 60μg/L 以下,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22)。工藝上,活性炭投加分為預投加與后投加:預投加設置在混凝前,可輔助去除部分有機物...
活性炭投加的成本控制需從 “采購 - 運行 - 處置” 全生命周期考量。采購環(huán)節(jié),應根據(jù)水質需求選擇性價比較優(yōu)的活性炭種類,例如處理低濃度有機物時,煤質活性炭價格為木質活性炭的 1/2,且吸附效果可滿足要求;運行環(huán)節(jié),通過優(yōu)化投加量減少浪費,例如采用 “梯度投加” 方式,在水質達標前提下,將投加量降低 10%-15%,同時合理調整設備運行參數(shù),如將螺旋輸送機轉速控制在額定轉速的 60%-80%,降低能耗。處置環(huán)節(jié),對吸附飽和的活性炭優(yōu)先選擇再生處理,高溫再生的成本為新炭采購成本的 30%-40%,且再生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可恢復至新炭的 70% 以上。此外,通過批量采購和長期合作,可與供應商協(xié)商...
在突發(fā)環(huán)境污染事件中,活性炭投加憑借 “部署快、見效快、效果穩(wěn)” 的優(yōu)點,成為應急治理的好選擇技術之一,能快速控制污染擴散、降低環(huán)境風險。相比需要復雜設備安裝的氧化、膜分離工藝,活性炭投加系統(tǒng)(尤其是移動式設備)可在 30 分鐘內完成現(xiàn)場部署 —— 例如河流發(fā)生苯泄漏時,車載式 PAC 投加機抵達現(xiàn)場后,只需連接壓縮空氣或電源即可啟動投加,按污染物濃度 50-100 倍投加 PAC,30 分鐘內可使苯濃度從 5mg/L 降至 0.1mg/L 以下。在水廠原水突發(fā)異味或工業(yè)廢水偷排時,現(xiàn)有處理系統(tǒng)中預留的活性炭投加接口可立即啟用,無需改造工藝,通過提升投加量與延長混合時間,2 小時內即可恢復出水...
活性碳是黑色粉末狀或塊狀、顆粒狀、蜂窩狀的無定形碳,也有排列規(guī)整的晶體碳。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活性炭,使水中一種或多種物質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去除對象包括溶解性的有機物質,合成洗滌劑、微生物、病毒和一定量的重金屬,并能夠脫色、除臭、凈化水質?;钚蕴课竭^濾在自來水廠水處理過濾工藝中,是后一道重要工藝,粉末活性炭常投加在絮凝或澄清前、或絮凝過程中,用水泵、管道或接觸裝置充分地混合,進行接觸吸附水中微污染物后,通過沉淀、澄清和過濾去除。也可在沉淀、澄清后二次投加,提高吸附處理效果,經過濾去除。投加的粉末活性炭能及時有效地去除大量有機物,有時還具有助凝作用。在操作管理良好的情況,一...
活性炭投加劑量的精細計算是確保吸附效果與成本平衡的關鍵,需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與實際工況綜合推導。常用方法包括靜態(tài)吸附試驗法與經驗公式法:靜態(tài)吸附試驗法需采集待處理水樣,在實驗室配置不同濃度的活性炭溶液(如 5mg/L、10mg/L、15mg/L),振蕩吸附 24 小時后測定剩余污染物濃度,繪制吸附等溫線,根據(jù)目標去除率(如 80%)反推所需投加量,例如若試驗中 10mg/L 活性炭可將 COD 從 40mg/L 降至 8mg/L,即可確定該水質下投加量為 10mg/L。經驗公式法則適用于已有類似項目數(shù)據(jù)的場景,公式為 “投加量(mg/L)=(進水污染物濃度 - 出水目標濃度)×K”,其中 K 為經驗...
活性炭投加涉及粉塵、機械運行等風險,需嚴格做好安全防護與風險防控。人員防護方面,操作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防顆粒物吸入)、防靜電手套(防炭粉靜電)、護目鏡(防粉塵濺入眼睛),進入儲料倉檢修時需系安全帶,同時安排專人監(jiān)護,避免缺氧或墜落事故。粉塵防控方面,料倉頂部需安裝高效布袋除塵器,粉塵排放濃度控制在 8mg/m3 以下;投料時需緩慢開啟下料閥,避免炭粉飛濺,若出現(xiàn)粉塵泄漏,需立即停機清理,不可用壓縮空氣直接吹掃(易擴散粉塵)。機械安全方面,設備運行時嚴禁打開防護罩或觸摸旋轉部件(如螺旋輸送機葉片);檢修前需切斷電源、釋放系統(tǒng)壓力,在開關處懸掛 “禁止合閘” 標識,防止誤啟動。此外,需配備消防...
在突發(fā)環(huán)境污染事件中,活性炭投加憑借 “部署快、見效快、效果穩(wěn)” 的優(yōu)點,成為應急治理的好選擇技術之一,能快速控制污染擴散、降低環(huán)境風險。相比需要復雜設備安裝的氧化、膜分離工藝,活性炭投加系統(tǒng)(尤其是移動式設備)可在 30 分鐘內完成現(xiàn)場部署 —— 例如河流發(fā)生苯泄漏時,車載式 PAC 投加機抵達現(xiàn)場后,只需連接壓縮空氣或電源即可啟動投加,按污染物濃度 50-100 倍投加 PAC,30 分鐘內可使苯濃度從 5mg/L 降至 0.1mg/L 以下。在水廠原水突發(fā)異味或工業(yè)廢水偷排時,現(xiàn)有處理系統(tǒng)中預留的活性炭投加接口可立即啟用,無需改造工藝,通過提升投加量與延長混合時間,2 小時內即可恢復出水...
活性污泥法的各種工藝在運行過程中,蕞關鍵之處在于維持活性污泥的活性和凝聚性(沉淀性能)。而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極易受進水水質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二沉池出水飄泥等異?,F(xiàn)象。此時,在曝氣池中投加的粉末活性炭(PAC)、混凝劑或其他化學藥劑,往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投料式”活性污泥法。其中以投**末活性炭為多,又稱PACT法(粉末活性炭污泥法)。因粉末活性炭(PAC)對進水有機物的吸附能力遠遠強于活性污泥,因此會產生粉末活性炭對進水有機物不斷吸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斷對粉末活性炭所吸附的有機物降解的現(xiàn)象。活性炭投加設備的攪拌裝置可防止活性炭在料倉內堆積。浙江可移動活性炭投加料倉活性炭投...
投加前的準備工作直接影響后續(xù)效果與安全,需重點做好活性炭原料檢驗與投加系統(tǒng)檢查。原料檢驗方面,每批次活性炭需抽樣檢測關鍵指標:碘值(偏差需≤5%)、水分含量(≤10%,防止結塊)、灰分(≤8%,避免溶出污染),檢測不合格的批次嚴禁使用;同時需檢查活性炭外觀,若出現(xiàn)明顯霉變、異味或雜質,需立即退貨。系統(tǒng)檢查方面,儲料倉需清理內壁殘留的舊炭或結塊,用壓縮空氣吹掃下料口,確保通暢;計量設備(如螺旋輸送機、計量泵)需校準流量精度,通過稱重法驗證,偏差超過 ±2% 時需調整參數(shù);混合裝置(攪拌器、靜態(tài)混合器)需測試運行,檢查攪拌轉速是否達標(粉末炭攪拌轉速≥200r/min)、導流葉片是否完好,避免混合...
相比化學氧化(需投加氧化劑產生副產物)、化學沉淀(產生大量污泥)等工藝,活性炭投加在環(huán)??沙掷m(xù)性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不再二次污染風險低,還能通過再生利用實現(xiàn)資源循環(huán)。在處理過程中,活性炭通過物理吸附將污染物固定在孔隙內,不產生新的有毒有害副產物 —— 例如飲用水凈化中,活性炭吸附消毒副產物前體物后,不會像化學藥劑那樣引入新的污染物,保障出水安全。吸附飽和的廢活性炭可通過高溫再生、微波再生等技術恢復吸附性能,再生效率達 70% 以上,再生過程中產生的少量尾氣可通過焚燒處理,固廢排放量比直接丟棄減少 80% 以上;即使無法再生,符合條件的廢活性炭還可用于低要求場景(如滲濾液預處理),實現(xiàn) “梯次利用”...
廢活性炭的處置是環(huán)保合規(gu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避免隨意丟棄造成二次污染。首先需根據(jù)吸附污染物類型分類:吸附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的廢炭屬于危險廢物,需交由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處置,轉移過程需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lián)單》,保存期限不少于 5 年;吸附常規(guī)有機物(如市政污水中的腐殖酸)的廢炭,若檢測符合再生標準,可送專業(yè)機構高溫再生(800-900℃),再生后需重新檢測吸附性能,達標后方可復用。暫存環(huán)節(jié)需注意:廢炭需裝入密封防滲的塑料桶,標注 “廢活性炭”“污染物類型”“暫存日期”;暫存場地需硬化、防滲,遠離水源地或土壤敏感區(qū),暫存時間不超過 3 個月。此外,不可將廢炭與生活垃圾混合處置,也不可隨意...
活性炭投加的經濟成本需從設備投資、運行成本、處置成本三方面綜合核算,為項目選型提供依據(jù)。設備投資方面,小型 PAC 投加系統(tǒng)(處理量 1000m3/d)初期投資約 15-20 萬元,大型 GAC 濾池系統(tǒng)(處理量 10000m3/d)投資約 80-100 萬元,智能投加系統(tǒng)因含在線監(jiān)測與 AI 控制模塊,投資比常規(guī)系統(tǒng)高 30%-50%,但可節(jié)省后期人工成本。運行成本中,活性炭采購占比 60%-70%,以處理量 1000m3/d、投加量 10mg/L 為例,每日需 PAC 10kg,按煤質 PAC 市場價 0.8 元 /kg 計算,每日炭耗成本 8 元;電費占比 15%-20%,系統(tǒng)運行功率約...
活性炭去除微量有機物的方式是吸附,吸附的過程是一個傳質的過程,水通過吸附層的方式吸附,因而就不必只采用降流式,也可以采用升流式進行濾池的設置。采用降流式時,活性炭濾池宜設在砂濾池后;采用升流式時,炭濾池宜設在砂濾池前。需嚴格控制進炭濾池水的渾濁度,宜控制在0.5NTU以下。投放活性炭時必須清理池內和炭中雜物,保持濾池表面平整無異物。活性炭濾料應在渾濁度小于1.0NTU的無氯水中浸泡48小時以上后方可進行按照。濾池安裝后宜連續(xù)沖洗至濾后水pH值小于8或濾前濾后水pH變化不超過0.5,經過沖洗后的濾池濾料應平整無雜物。安裝完畢后,應反復沖洗,經檢驗濾后水符合出廠水水質要求,方可投入使用?;钚蕴客都?..
粉未活性炭投加裝置依據(jù)應用的規(guī)模和使用要求,主要由粉炭的諸存、在線定量配制、在線定量投加及強制擴散、自動控制系統(tǒng)等幾部分有機組成。依據(jù)粉炭儲存的方式可以分為人工、半自動、全自動諸存等方式。粉未活性炭投加裝置除粉體諸存分為人工、半自動及全自動外,其余部分,包括定量輸送、定量配制、定量投加等均采用全自動運行方式,以保證整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達到良好的除污染功效。人工方式:一般只適合于30000噸/日處理水量的水廠應用,勞動強度大,投資省;半自動方式:一般為分批次拆包配制,適用于200000味/日處理量的水廠,占地較大,投資適中:全自動方式:由外送的粉體運輸車及粉體儲存?zhèn)}進行儲存,無須在廠內拆包,易于...
活性碳是黑色粉末狀或塊狀、顆粒狀、蜂窩狀的無定形碳,也有排列規(guī)整的晶體碳。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活性炭,使水中一種或多種物質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去除對象包括溶解性的有機物質,合成洗滌劑、微生物、病毒和一定量的重金屬,并能夠脫色、除臭、凈化水質?;钚蕴课竭^濾在自來水廠水處理過濾工藝中,是后一道重要工藝,粉末活性炭常投加在絮凝或澄清前、或絮凝過程中,用水泵、管道或接觸裝置充分地混合,進行接觸吸附水中微污染物后,通過沉淀、澄清和過濾去除。也可在沉淀、澄清后二次投加,提高吸附處理效果,經過濾去除。投加的粉末活性炭能及時有效地去除大量有機物,有時還具有助凝作用。在操作管理良好的情況,一...
PAC的孔隙構造隨原料、活化方法、活化條件不同而異,一般其孔隙可分為三類:1)小孔(微孔),半徑在2nm以下,其表面積占比表面積的95%以上,對吸附量的影響蕞大,呈現(xiàn)出很強的吸附作用;2)中孔(過渡孔),半徑為2-50nm,其表面積占比表面積的5%以下,它不僅為吸附質提供擴散通道,影響擴散速度,而且有利于大分子物質的吸附,能用于添載觸媒及脫臭用化學藥品,隨著所添載的化學藥品種類的不同,能具有不同的機能;3)大孔,半徑大于50nm,表面積只有0.5~2m2/g,占比表面積的比例不足1%,它主要為吸附質提供擴散通道,大孔主要作用是溶質到達活性炭內部的通道,對液相物理吸附,大孔的作用不大,但作為觸媒...
活性炭投加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依賴精細化維護,需按周期開展針對性檢查。儲料環(huán)節(jié),料倉需每月進行一次內部清理,重點清理倉壁殘留的炭粉結塊,可采用壓縮空氣吹掃配合軟毛刷擦拭,防止結塊堵塞下料口;螺旋輸送機每兩周需檢查葉片磨損情況,當葉片厚度減少 1/3 時及時更換,同時每周加注一次齒輪箱潤滑油,選用 46 號極壓工業(yè)齒輪油,確保傳動順暢。計量設備方面,失重式喂料機需每月校準一次計量精度,通過稱重法對比實際投加量與設定值,偏差超過 ±1% 時調整傳感器參數(shù);靜態(tài)混合器每季度拆解檢查一次內部導流板,若出現(xiàn)變形或腐蝕需立即修復,避免影響混合效果。此外,冬季低溫環(huán)境下,需對管道加裝伴熱裝置,將管內溫度控制在 5...
再生活性炭的投加需嚴格把控品質與參數(shù),確保其吸附性能滿足需求。投加前需對再生炭進行質量檢測,重心指標包括碘值(需≥800mg/g,為新炭的 70% 以上)、強度(≥90%,避免投加后破碎產生細粉)、灰分(≤8%,防止灰分溶出影響水質),檢測不合格的再生炭禁止投加。投加量需比新炭增加 10%-15%,因再生過程會導致部分微孔堵塞,吸附容量略有下降,例如新炭常規(guī)投加量為 10mg/L 時,再生炭需調整至 11-11.5mg/L;同時延長混合反應時間 5-8 分鐘,彌補再生炭吸附速率較慢的不足。投加方式上,再生炭需與新炭分開儲存,避免交叉污染,且優(yōu)先用于處理污染濃度較低的水體(如市政污水二級出水),...
活性炭投加系統(tǒng)的長期穩(wěn)定運行依賴針對性維護,需按模塊制定維護計劃。原料儲存模塊中,料倉需每月清理一次內壁,用壓縮空氣吹掃殘留炭粉,防止結塊堵塞下料口,同時檢查料位計靈敏度,若出現(xiàn)誤報需校準傳感器;潮濕環(huán)境下還需在料倉內加裝除濕裝置,將濕度控制在 60% 以下,避免活性炭受潮變質。計量輸送模塊中,螺旋輸送機每兩周需檢查葉片磨損情況,當葉片厚度減少 1/4 時及時更換,齒輪箱每季度更換一次 46 號極壓齒輪油;計量泵則需每月校準流量精度,通過稱重法對比實際輸送量與設定值,偏差超過 ±2% 時調整泵體沖程?;旌戏磻K中,攪拌器軸承每 3 個月加注一次鋰基潤滑脂,密封件每半年更換一次,防止漏水;靜態(tài)...
活性炭投加涉及粉塵、機械運行等風險,需嚴格做好安全防護與風險防控。人員防護方面,操作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防顆粒物吸入)、防靜電手套(防炭粉靜電)、護目鏡(防粉塵濺入眼睛),進入儲料倉檢修時需系安全帶,同時安排專人監(jiān)護,避免缺氧或墜落事故。粉塵防控方面,料倉頂部需安裝高效布袋除塵器,粉塵排放濃度控制在 8mg/m3 以下;投料時需緩慢開啟下料閥,避免炭粉飛濺,若出現(xiàn)粉塵泄漏,需立即停機清理,不可用壓縮空氣直接吹掃(易擴散粉塵)。機械安全方面,設備運行時嚴禁打開防護罩或觸摸旋轉部件(如螺旋輸送機葉片);檢修前需切斷電源、釋放系統(tǒng)壓力,在開關處懸掛 “禁止合閘” 標識,防止誤啟動。此外,需配備消防...
建立長期監(jiān)測與評估機制,是保障活性炭投加持續(xù)有效的關鍵。監(jiān)測指標需涵蓋水質指標和設備運行指標:水質指標包括 COD、色度、濁度、特定污染物濃度(如重金屬、有機物),需每周采集水樣檢測,每月進行一次全指標分析,確保出水穩(wěn)定達標;設備運行指標包括投加量準確性、混合均勻度、活性炭消耗量,需每日記錄投加量數(shù)據(jù),每兩周檢測一次混合均勻度(通過多點采樣測定活性炭濃度偏差),每季度統(tǒng)計活性炭消耗量,分析消耗趨勢。評估方法采用 “階段性對比”,每 3 個月對投加效果進行一次綜合評估,對比初期、中期的污染物去除率和運行成本,若去除率下降超過 10%,需排查原因(如活性炭失效、設備故障),及時調整投加參數(shù)(如增加...
活性炭投加的經濟成本需從設備投資、運行成本、處置成本三方面綜合核算,為項目選型提供依據(jù)。設備投資方面,小型 PAC 投加系統(tǒng)(處理量 1000m3/d)初期投資約 15-20 萬元,大型 GAC 濾池系統(tǒng)(處理量 10000m3/d)投資約 80-100 萬元,智能投加系統(tǒng)因含在線監(jiān)測與 AI 控制模塊,投資比常規(guī)系統(tǒng)高 30%-50%,但可節(jié)省后期人工成本。運行成本中,活性炭采購占比 60%-70%,以處理量 1000m3/d、投加量 10mg/L 為例,每日需 PAC 10kg,按煤質 PAC 市場價 0.8 元 /kg 計算,每日炭耗成本 8 元;電費占比 15%-20%,系統(tǒng)運行功率約...
近年來活性炭投加工藝在技術層面不斷創(chuàng)新,涌現(xiàn)出多項高效解決方案。其中 “超聲輔助投加” 技術通過在混合階段引入 20-40kHz 超聲波,利用空化效應破壞活性炭團聚體,使比表面積利用率提升 30%,同時縮短混合時間至 1 秒以內,特別適用于高粘度水體?!按泡d活性炭投加” 技術則將活性炭與磁性顆粒復合,投加后通過磁場快速分離回收,解決了傳統(tǒng)工藝中活性炭難以截留的問題,回收率達 95% 以上,降低了運行成本。此外,“原位生成活性炭” 技術在特定場景下實現(xiàn)突破,通過向水體中注入前驅體(如生物質炭粉)和活化劑,在反應池中直接生成具有吸附活性的炭材料,省去了傳統(tǒng)活性炭的運輸和儲存環(huán)節(jié),尤其適合偏遠地區(qū)的...
活性炭投加能與混凝、氧化、膜分離、生化處理等多種工藝高效協(xié)同,不能提升整體處理效果,還能降低后續(xù)工藝的運行負荷與維護成本,形成 “1+1>2” 的協(xié)同優(yōu)勢。在水處理中,“混凝 + PAC 投加” 組合可利用混凝絮體作為載體,提升活性炭的沉降效率,使炭粉截留率從 70% 提升至 95% 以上,同時減少混凝劑用量 10%-15%;“PAC + 臭氧氧化” 工藝中,臭氧可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增強活性炭吸附能力,而活性炭能催化臭氧產生羥基自由基,進一步提升氧化效率,使 COD 去除率比單一工藝高 30% 以上。在膜處理前端投加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膠體、有機物與重金屬,減少膜污染,使膜組件的反沖...
活性炭投加需嚴格遵循環(huán)保法規(guī),覆蓋從原料采購到廢炭處置的全流程,避免合規(guī)風險。原料采購環(huán)節(jié),所用活性炭需符合《水處理用活性炭》(GB/T 7701.4-2008),供應商需提供包含碘值、亞甲藍吸附值、重金屬含量(鉛<0.001%、砷<0.0005%)的檢測報告,禁止使用劣質或超標活性炭。投加過程中,粉塵控制需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料倉頂部需安裝布袋除塵器,確保粉塵排放濃度<10mg/m3;設備清洗廢水需收集至廠區(qū)污水處理系統(tǒng),經處理達標后回用或排放,禁止直接外排。廢活性炭處置是合規(guī)重心:若吸附了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需按《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歸類為危廢,交...
再生活性炭的投加需嚴格把控品質與參數(shù),確保其吸附性能滿足需求。投加前需對再生炭進行質量檢測,重心指標包括碘值(需≥800mg/g,為新炭的 70% 以上)、強度(≥90%,避免投加后破碎產生細粉)、灰分(≤8%,防止灰分溶出影響水質),檢測不合格的再生炭禁止投加。投加量需比新炭增加 10%-15%,因再生過程會導致部分微孔堵塞,吸附容量略有下降,例如新炭常規(guī)投加量為 10mg/L 時,再生炭需調整至 11-11.5mg/L;同時延長混合反應時間 5-8 分鐘,彌補再生炭吸附速率較慢的不足。投加方式上,再生炭需與新炭分開儲存,避免交叉污染,且優(yōu)先用于處理污染濃度較低的水體(如市政污水二級出水),...
PAC的孔隙構造隨原料、活化方法、活化條件不同而異,一般其孔隙可分為三類:1)小孔(微孔),半徑在2nm以下,其表面積占比表面積的95%以上,對吸附量的影響蕞大,呈現(xiàn)出很強的吸附作用;2)中孔(過渡孔),半徑為2-50nm,其表面積占比表面積的5%以下,它不僅為吸附質提供擴散通道,影響擴散速度,而且有利于大分子物質的吸附,能用于添載觸媒及脫臭用化學藥品,隨著所添載的化學藥品種類的不同,能具有不同的機能;3)大孔,半徑大于50nm,表面積只有0.5~2m2/g,占比表面積的比例不足1%,它主要為吸附質提供擴散通道,大孔主要作用是溶質到達活性炭內部的通道,對液相物理吸附,大孔的作用不大,但作為觸媒...
粉末活性炭投加的方式有兩種,分別為干式投加和濕式投加。干式加藥系統(tǒng)利用干粉投加藥機等設備將粉狀活性炭通過水流噴射器直接投加到處理水體中,主要單元一般包括儲料間、進料單元、儲料倉、計量投加藥設備、自動控制系統(tǒng)五部分。濕式投加藥系統(tǒng)先將PAC調制成5~10%的炭漿液,再通過計量泵加到水中,主要設備單元一般包括儲料間、進料單元、儲料倉、炭漿混合設備、炭漿投加藥設備、自動控制系統(tǒng)等六部分。干式投加藥系統(tǒng)比較簡單,占地面積小,但干式PAC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險性,且設備容易出現(xiàn)故障,需配合專業(yè)的維護人員。濕式投加藥系統(tǒng)計量較精確,混合均勻,但需要設置專門的炭漿池,占地空間面積較大,設備也較復雜。在對PAC進...
活性炭投加效果受多重因素影響,需針對性調控以達到較佳吸附狀態(tài)。首先是活性炭自身特性,包括比表面積、孔隙結構、表面官能團:比表面積越大(通常 1000-1500m2/g)、微孔 / 中孔分布合理,吸附容量越高;表面含氧官能團(如羧基、羥基)豐富,對極性污染物吸附能力更強。其次是待處理水體參數(shù),pH 值影響活性炭表面電荷與污染物形態(tài),例如酸性條件(pH 5-6)下,活性炭對重金屬離子吸附效果更佳;水溫每升高 10℃,吸附速率可提升 20%-30%,但高溫會略微降低吸附容量,需平衡溫度影響。再者是投加參數(shù),投加量需根據(jù)污染物濃度確定,通常遵循 “濃度越高、投加量越大” 原則,例如處理含酚廢水時,酚濃...
粉未活性炭投加裝置依據(jù)應用的規(guī)模和使用要求,主要由粉炭的諸存、在線定量配制、在線定量投加及強制擴散、自動控制系統(tǒng)等幾部分有機組成。依據(jù)粉炭儲存的方式可以分為人工、半自動、全自動諸存等方式。粉未活性炭投加裝置除粉體諸存分為人工、半自動及全自動外,其余部分,包括定量輸送、定量配制、定量投加等均采用全自動運行方式,以保證整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達到良好的除污染功效。人工方式:一般只適合于30000噸/日處理水量的水廠應用,勞動強度大,投資省;半自動方式:一般為分批次拆包配制,適用于200000味/日處理量的水廠,占地較大,投資適中:全自動方式:由外送的粉體運輸車及粉體儲存?zhèn)}進行儲存,無須在廠內拆包,易于...